前幾天刷到個熱搜,點進去是 3 個娃筆直地站在電視前,觀看升旗儀式。再仔細一看,原來是郭晶晶家的三個娃。
這 3 個娃,真是妥妥的運動迷,去年的東京奧運會,哥哥就已經能當起家裡人的講解員。台中廣告託播
前幾天我們採訪了糕媽,最近糕家的飯後娛樂,也是全家一起看冬奧。糕媽說:“這是特別好的,拓展孩子知識面,以及增進親子關係的契機。”作為沒有太多專業體育知識儲備的普通家庭,究竟怎麼跟孩子一起享受這場體育盛事呢?今天就帶媽媽們解鎖跟娃一起看冬奧會的新姿勢——充滿樂趣,又收穫滿滿。
這次冬奧會的開幕式,相信不少人都被驚艷到,攝影專業出身的總導演張藝謀,用自己最擅長的畫面美感,來展現這場盛世。被刷屏的開幕式倒計時,採用了數字 24,象徵著 24 節氣,代表一年的輪迴,是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。每一個節氣都有一句經典的詩詞對應,比如立秋是“天階夜色涼如水,坐看牽牛織女星”,白露是“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”,極為巧妙。倒計時的最後一秒,停在了立春,正好和開幕式的節氣相對應,預示春回大地、萬物複蘇。精美的畫面,對剛剛開始學習時間概念、詩詞、傳統文化的孩子來說,是一次絕佳的啟蒙機會。吸引了許多人眼球的開幕式演員的服裝,也融入了許多中國元素,比如名畫《千里江山圖》、和平鴿、中國結、剪紙等等,別緻又新穎。不少孩子看了這次開幕式,都躍躍欲試自己做起了手工。網絡上也有不少教程,小小拓展一步,大大延伸了孩子的興趣。像常常以二重唱姿態出現的《飲酒歌》,這次就用了交響樂團演奏的版本,代表冬奧會是一個“世界都一起飲酒共同慶祝的節日”。想讓這代孩子擁有民族自信,沒有比告訴他們我們擁有最豐富的民族文化更適合的了!冬奧會,最特別的地方,是它的運動項目在都市裡不常見。當孩子非常感興趣,我們又不知道怎麼講的時候,就可以借助繪本。比如專門講冬奧會的《一起來看冬奧會》,又有趣,又有科學性。糕媽說,不光是孩子們,自己也看得津津有味。除此之外,糕媽家還準備了一本立體翻翻書,它以奧運觀賽為線索,介紹了觀賽時的入場順序、奧運場館、奧運村以及各項運動,設計得非常巧妙,立體又直觀。如果孩子對某項運動、某個國家、某位運動員感興趣,我們還可以去搜索各類紀錄片,跟娃一起看。在這個中間,孩子無論對哪一點感興趣,都可以進行延展。孩子的興趣和知識面,也像一棵樹一樣,生出許多的枝椏,蓬勃生長。這種學習方式,不光是在冬奧會,任何契機都可以應用。
平時我們跟孩子講這些,他們大概率一臉懵。但是有了有血有肉的運動員,緊張精彩的比賽,一切都順理成章,孩子也能很好地接受、內化。
而且,這些話題點無處不在,都是藏在各種小細節里的呦!
零下五度的環境里,所有人都裹得嚴嚴實實,穿羽絨服都嫌冷,他光着膀子的出場實在是太硬核了。很多人看到都在調侃,來之前沒有人告訴他這是冬奧會嗎?但瞭解一下這背後的故事,就會發現,這位旗手其實很令人敬佩。他身上穿着的,是他們國家最隆重的服裝,來參加奧運會也不是為了拿金牌,只是為了讓大家知道世界上還有他們這個國家。其實百年之前,中國的第一位奧運會運動員劉長春,也是抱着這樣的目的,獨自漂洋過海去參加奧運,讓世界記住了當時的中國。糕媽家也就這些展開過討論,外婆說“這個國家聽都沒聽過”,糕媽馬上對孩子們說:“或許我們之前沒有聽過這個國家,但是因為這位運動員,我們今天知道了。他來參加冬奧會之前,也許知道自己不會拿金牌,但他依舊勇往直前,這就是愛國精神,不畏懼的體育精神。”
可他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,放棄了更容易得高分的動作,選擇了挑戰人類極限的 4A(即四周半跳,相當於花滑界的珠穆朗瑪峰,從未有人挑戰成功)。儘管他在賽場兩度衝擊 4A 都遺憾摔倒,但無疑已經在突破自我,跳出的 4A 也獲得了官方認定。當我們帶娃一起看比賽,難道只有那些奪得金牌的運動員才值得歡呼,值得鼓掌嗎?真正的體育精神,是永不放棄、精益求精、突破自我。
比起金牌,這些失利的選手身上閃耀的運動精神,是對孩子們來說最可貴的東西。
回顧這周的冬奧會賽場,中國短道速滑隊的表現着實賺足了淚點。李文龍哪怕冰刀折了,也要護着任子威,壓住其他選手的路線;武大靖體力不支,仍舊在前兩圈為任子威開路,為他節省體力,還示意他先走。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,任子威代表中國隊獲得金牌,而原本有望奪冠的武大靖只拿到了第四名。可他卻說:無論幼兒園還是小學,都是孩子社會化的起始階段,他們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集體度過。讓孩子體會團隊精神,跟他們能夠更好地激發個人潛能,在集體和社會中體現自我價值息息相關。聽完這些新的角度,是不是覺得冬奧會又豐富了許多呢?媽媽們一定也有許多自己跟孩子交流的故事。你和娃一塊看冬奧時都聊些什麼?哪些運動員給娃留下了深刻印象?歡迎來留言區聊聊~(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)
年糕媽媽育兒生活 幫你抓住寶寶大腦發育黃金期,科學喂養、正確護理、快樂啟蒙!
1581篇原創內容
公眾號